微軟即將打破OpenAI在其生產力套件中的獨占局面——據《The Information》報導,Office 365很快就會在既有的OpenAI技術之外,額外整合Anthropic的AI模型,結束多年來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與Outlook等工具在生成式AI功能上對OpenAI的單一依賴。

知情人士向《The Information》透露,這項轉變源自內部測試結果: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4 模型在部分 Office 特定任務上表現更出色,正好補足了 OpenAI 模型的短板,尤其在視覺設計和試算表自動化方面表現突出。這位人士也強調,此舉並非談判技巧,而是基於實際需求的調整。截至目前,Anthropic 尚未回應 Ars Technica 的置評請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合作還呈現出 AI 產業錯綜複雜的聯盟關係:據報導,微軟將透過亞馬遜雲端服務(AWS)取得 Anthropic 模型的使用權 —— 而 AWS 既是微軟在雲端運算領域的競爭對手,也是 Anthropic 的主要投資者之一。消息指出,這項整合預計在數週內正式宣布,且 Office AI 工具的訂閱價格將維持不變。
對此,微軟強調與 OpenAI 的合作仍舊穩固。公司發言人在事後向路透社表示:「如我們先前所言,OpenAI 將持續成為我們在前沿模型上的合作夥伴,我們也依舊致力於這項長期合作關係。」迄今為止,微軟已向 OpenAI 投入超過 130 億美元,目前雙方正針對合作條款進行協商,以確保未來仍能持續使用其模型。
回顧 2019 年起,微軟與 OpenAI 的緊密合作讓這家科技巨頭在語言模型基礎的 AI 助理領域搶得先機,不僅快速(儘管過程並非一帆風順)在 Bing 搜尋中部署了基於 OpenAI 技術的功能,更在旗下軟體生態系中全面推出 Copilot 助理。不過英國政府近期一份報告指出,受試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Copilot AI 並未帶來明顯的生產力提升。

AI 軍備競賽中的策略性規避風險
另一方面,OpenAI 其實也已開始與這位主要投資者拉開距離。今年 6 月,儘管與谷歌在該領域競爭激烈,OpenAI 仍宣布達成合作,將採用谷歌的雲端運算基礎設施 —— 這標誌著其策略轉變,不再僅依賴微軟 Azure(直至今年 1 月仍是其獨占雲端供應商),而是推動運算資源多元化。
此外,OpenAI 還計劃推出一個可能與微軟 LinkedIn 競爭的求職平台,並預計在 2026 年與博通合作量產自有 AI 晶片,以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。
這種多元化布局,很可能反映出微軟與 OpenAI 在 AI 策略上的演進 —— 畢竟當前對 AI 功能的需求,早已超過單一供應商的承載能力。除了引入 Anthropic,微軟也在開發自家專屬 AI 模型,並已於今年 1 月透過 Azure 雲端平台提供 DeepSeek 的技術;事實上,其 GitHub Copilot 開發平台早已支援包括 Claude 在內的多種 AI 模型。
對 Anthropic 而言,這次與微軟的合作可說是對競爭對手的一大勝利。這家由前 OpenAI 高管(包括執行長 Dario Amodei)在 2021 年創立的公司,一直將旗下 Claude 模型定位為比 ChatGPT「更易引導」的替代方案。亞馬遜自 2023 年起對 Anthropic 的 40 億美元投資,不僅提供了資金,更透過 AWS 給予運算基礎設施 —— 而這些資源,如今將由微軟間接用於推動自身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