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科技資訊
MPBus.COM

祖克柏的AI突圍行動:裁員與挖角背後的Meta策略

當Meta宣佈AI部門裁員600人之際,科技圈掀起熱烈討論:這家既砸2億美金挖角蘋果AI主管,卻又大刀裁減自家資深研究員的科技巨頭,究竟在AI戰場上打著什麼算盤?

祖克柏豪擲148億美元招攬Scale AI創辦人王亞歷山大的決斷,與Llama 4模型「成績受質疑」的尷尬處境形成強烈對比,真實反映出Meta在AI軍備競賽中的焦慮與野心。

Llama 4的表現成為這場困境的導火線。開發者實測發現,該模型在KCORES編程測試中表現欠佳,aider多語系編碼得分僅16%,遠落後GPT-4o與DeepSeek-V3。這「榜單亮眼、實戰掉漆」的落差,暴露出它與頂尖模型的真實差距——相較DeepSeek-V3,Llama 4在專業領域推理精準度存在明顯差距;面對ChatGPT的升級版,在多模態協作與實境應用適配性上仍需1-2年追趕期。

祖克柏的策略調整其實早有跡象。今年6月重金投資Scale AI,關鍵目標就是將28歲華裔創辦人王亞歷山大納入團隊,這位資料基礎建設專家正是Meta急需的「破局關鍵」。隨後成立的TBD Lab成為戰略核心,不僅網羅OpenAI的GPT-4首席架構師,更從谷歌、蘋果挖角頂尖人才,部門薪資水準遠高其他團隊,堪稱Meta AI的「菁英部隊」。

這波裁員實則是對低效結構的整頓,FAIR等三個部門遭縮編,唯獨TBD Lab逆勢擴張,明確傳遞「聚焦實戰、捨棄空想」的轉型訊號。這種「左手裁員、右手搶人」的操作,本質是對過往戰略失誤的修正。

前Llama團隊成員透露,Meta原先聚焦多模態研發,卻因DeepSeek的強勢崛起引發內部恐慌,導致研發方向搖擺不定,加上「外行領導內行」的管理問題,最終拖累Llama 4表現。祖克柏顯然意識到問題根源,透過引進外部高層與核心人才,變相完成AI部門權力改組,試圖以「鯰魚效應」激發團隊動能。

**從投資佈局觀察,祖克柏的AI野心早已超越模型開發範疇。**收購Scale AI不僅為獲取資料標註技術,更瞄準其在自動駕駛、政府專案等領域的資源,為Llama模型創造更廣闊的應用場景。這種「模型+數據+場域」的三維策略,與OpenAI專注技術突破、DeepSeek深耕開源路線形成差異化競爭,展現科技巨頭建構生態系的思維格局。

面對OpenAI領跑與DeepSeek突襲的雙重壓力,裁員與挖角這看似矛盾的舉措,實則是大企業轉型必經的陣痛期。Meta能否在這場競賽中逆轉局勢,關鍵不在發布多少個「號稱領先」的模型,而在能否將148億美元投資與頂尖人才真正轉化為經得起實戰考驗的技術實力。畢竟在AI時代,使用者最終只會為真正解決問題的產品買單,而非排行榜上的虛幻分數。

贊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