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OnePlus 15帶著降級規格登場,這已是近年第三度出現「完美旗艦機後必定接續縮水版」的詭異循環。不禁讓人懷疑:難道OPPO根本不希望子品牌真正成功?
眾所期待的[OnePlus 15]終於正式發表,乍看確實是台亮眼旗艦機——高通驍龍8 Gen 5晶片(雖然發熱問題明顯)、驚人的7300mAh大電量搭配快充技術,再加上靈活的三鏡頭組合。
但仔細檢視會發現,這根本是某些規格的開倒車行為。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螢幕從前代的2K+ 120Hz降級成1.5K 165Hz面板。OnePlus官方辯稱新面板成本更高,且現階段技術無法實現165Hz+2K的組合。但對消費者來說,這就是實打實的解析度降級。更別提撤除經典的實體靜音滑塊,改用自定義快捷鍵,此舉已引發死忠粉絲強烈反彈。
回顧歷史軌跡,這並非OnePlus首次「自毀長城」。2023年的OnePlus 10T就因取消無線充電、僅有IP54防水與平庸相機表現被評為最失敗旗艦;更早的OnePlus 8系列也因突然漲價和雞肋濾鏡鏡頭,評價遠遜於神機OnePlus 7 Pro。
OPPO幕後操盤的陰謀論?
Android Authority曾提出驚人觀點:OPPO可能暗中限制OnePlus發展。關鍵證據在於近年OnePlus旗艦機全面退出北美電信通路,官方說法是國際政治情勢緊張。但業界分析更傾向認為,OPPO不願讓子品牌瓜分母公司的旗艦市場大餅。
「這聽來荒謬,但當你看見Find X7與OnePlus 15的規格微妙落差,很難不產生懷疑」
另一種解讀是戰略性卡位失誤。OnePlus既沒像三星Ultra系列敢賣頂級價位,也失去早期「旗艦殺手」的價格破壞力。處在尷尬中階定位的結果,就是必須在某些規格妥協——即便中國版OnePlus 15售價比前代更低,仍難掩其產品策略的矛盾。這種情況令人聯想到任天堂在家用主機領域的成功與失敗輪替,或許某些企業真的難以持續創造驚喜?
手機巴士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