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科技資訊
MPBus.COM

智慧手錶都能測心律不整了?醫師解析穿戴裝置偵測心房顫動準確度

當Apple Watch、Galaxy Watch等穿戴裝置紛紛加入心房顫動偵測功能,這些智慧手錶真的能成為我們的心臟守門員嗎?

走在台北街頭,越來越多人手腕上閃著健康監測的綠光。主流智慧手錶幾乎都標配了「心律不整偵測」功能,尤其針對常見的心房顫動(AFib)。但光靠手腕上的小裝置,偵測結果到底有多少可信度?

心律檢測示意圖

台大心血管中心醫師指出,智慧手錶採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(PPG),透過皮膚表面的微血管血流變化來推估心律。這種方式與醫療級心電圖(ECG)相比,雖有便利性優勢,但在劇烈運動、膚色較深或刺青部位可能影響準確度。

值得關注的是,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顯示,主流品牌的AFib偵測功能特異性達90%以上,但敏感性約在70-85%之間。也就是說,當手錶警示異常時確實該重視,但沒警示也不代表完全沒問題。

醫療諮詢示意圖

對於高風險族群(如三高患者、長輩),醫師建議可以將智慧手錶作為初步篩檢工具。若連續出現異常警示,應儘速攜帶裝置記錄資料赴心臟科門診。目前衛福部核准的醫療級穿戴裝置仍以輔助診斷為主,不宜完全取代傳統檢查。

科技大廠持續精進偵測技術,像最新Apple Watch Series 11已能分辨16種心律異常模式。不過受試者保護協會也提醒,過度依賴設備可能引發「數位健康焦慮」,保持規律作息與定期健檢才是根本之道。

贊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