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丹佛大學李飛菲教授成為首位榮獲「女皇伊利沙伯工程獎」的AI教母,她在倫敦聖詹姆士宮接受BBC專訪時坦言,作為七位獲獎者中唯一女性,這份差異反而令她倍感驕傲
李飛菲與另外六位AI先驅共同獲頒2025年度女皇伊利沙伯工程獎,包括「AI教父」陣容:Meta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楊立昆、NVIDIA創辦人黃仁勳,以及深度學習三巨頭的Geoffrey Hinton等人。這項殊榮主要表彰他們對現代機器學習的突破性貢獻,該領域正是當今人工智慧爆發式成長的技術基石。
被問及「AI教母」這個特殊稱號,李飛菲透露最初其實有些抗拒:「幾年前大家開始這樣稱呼時,我必須停下來思考——如果拒絕這個稱號,是否就錯失了讓女性科學家被看見的機會?」她笑著補充:「畢竟男性獲得『教父』稱號總是容易得多。」如今她坦然接受這個標籤,希望能為科技界的年輕女性樹立典範。
這位出身中國、少年時期移居美國的電腦科學家,最廣為人知的成就是ImageNet計畫。該專案透過建構大規模影像識別資料庫,徹底改變電腦視覺領域的發展路徑。「我們打開了數據驅動AI的閘門」李飛菲如此評價團隊當年的突破。她預測下一代AI里程碑將是「環境互動能力」,這種人類與動物天生具備的本領若能在AI實現,將在創意發想、機器人學習等領域帶來質的飛躍。
有趣的是,七位得主難得齊聚的場合,也反映出AI社群對技術風險的多元觀點。相較於三位教父曾公開表態的警告立場,李飛菲強調自己傾向「務實路線」:「關於AI這種深度影響人類的技術,我認為科學家間的辯論非常健康。」她特別指出兩極化的言論最令人憂心,始終主張應以科學依據作為公眾溝通的基礎。
創立於2013年的女皇伊利沙伯工程獎素有「工程界諾貝爾獎」之稱,歷屆得主包括WWW發明者提姆・柏納・李。評審委員會主席瓦蘭斯勳爵盛讚本屆得主成就:「他們展現工程技術如何既能維繫地球永續,又能全面革新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知識探索。」
手機巴士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