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科技資訊
MPBus.COM

AI工具恐釀腦力退化危機?最新研究揭驚人真相與使用守則

最新研究顯示,過度依賴AI工具恐引發「腦力退化」危機!當我們習慣用ChatGPT寫報告、讓AI摘要取代深度搜尋,大腦的認知功能正在悄悄發生哪些變化?這篇帶你看懂關鍵實驗數據與專家建議。

還記得上次親手查資料寫文章的經驗嗎?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去年進行了個有趣實驗:要求250名受試者提供健康生活建議。部分人使用傳統Google搜尋,另一組只能用AI摘要生成內容。結果發現後者的建議總是停留在「多喝水、吃健康食物」這類空泛內容,而前者則能提出涵蓋身心靈的全面性建議。

主持研究的Melumad教授坦承:「老實說我有點害怕,年輕世代可能正在遺忘如何進行傳統搜尋。」這現象被牛津詞典選為2024年度詞彙——Brain Rot(腦力退化),特指人們因長期接收低品質網路內容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狀態。

當ChatGPT代筆時,我們真的在「寫作」嗎?

MIT今年用腦波儀監測54名大學生寫作時的大腦活動:一組可用ChatGPT輔助,一組僅能傳統搜尋,第三組全靠自己。結果顯示,ChatGPT組大腦活躍度最低,更驚人的是——完稿1分鐘後竟有83%的人連自己文章中的句子都複述不出來!

主導實驗的Kosmyna博士反問:「如果連自己寫了什麼都記不住,還能算是你的創作嗎?」她特別擔心這現象對需要精準記憶的領域造成影響,例如正在考取執照的飛行員。

社群媒體與閱讀能力的惡性循環

美國多州已禁止校園使用手機,最新醫學研究證實這項決策的正當性:加州大學針對6,500名9-13歲青少年的追蹤顯示,每天使用社群媒體1-3小時的孩子,在閱讀和詞彙測驗表現明顯落後未使用者。研究指出,滑手機的時間本可用來深度閱讀或充足睡眠。

健康使用數位工具的3大守則

  1. 創作流程反轉法:MIT實驗發現,先靠自己思考再使用AI修改的組別,腦部活躍度最高。專家建議就像數學要先手算練基礎,寫作也該先動腦再借助工具。

  2. 劃定無螢幕禁區:臥室和餐桌應嚴格禁止使用手機,確保大腦有足夠時間切換到深度思考模式。

  3. 主動搜尋取代被動接收:Melumad教授強調,與其讓AI包辦所有研究,不如讓它回答具體小問題(例如查歷史日期),重大議題仍應回歸書本深度學習。

科技大廠雖聲稱AI工具能「增強」人類能力,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——當我們把思考過程自動化,大腦的記憶與創造迴路也可能隨之退化。專家們的正向解方是:把AI當計算機用,而非替代大腦的萬能工具。

贊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