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全球科技巨頭瘋狂押注AI商機,從OpenAI與亞馬遜的雲端合作到微軟百億訂單,這些看似亮眼的商業佈局背後,究竟隱藏哪些可能引發市場震盪的未爆彈? 最新產業動態顯示,AI合作案的複雜度正以驚人速度攀升。亞馬遜最新證實將在2026年底前完成對OpenAI的雲端服務部署,更保留2027年後的擴張條款。雖然未透露具體金額,但相較微軟早前砸下2500億美元搶購Azure雲服務的大手筆,這筆交易規模明顯較小。
市場分析師點出關鍵警訊:這些錯綜複雜的技術授權與分潤機制,就像層層包裹的金融衍生商品,連專業投資人都難以完整掌握合作細節。投資銀行出身的王姓分析師直言:「現在連產業專家都看不清這些AI合約的風險分攤結構,這種資訊不對稱本身就是市場潛在危機。」 財報數據也透露端倪。被金佰利看中的Kenvue公司在2023年營收僅微幅成長0.06%,從154.4億美元到隔年的154.5億美元,FactSet分析師更預測今年可能下滑至151.2億。這種停滯成長的收購標的,碰上複雜的止痛藥訴訟風險,讓市場對併購案成功機率打上問號。 
跨國消費品牌同樣踩足AI擴張油門,星巴克最新宣布將透過技術合作加速中國市場佈局。不過產業觀察家提醒,目前AI投資熱潮已出現「為投資而投資」的徵兆,當雲端服務公司在各地瘋狂建置資料中心,但實際使用率能否跟上硬體擴充速度,將是明年觀察重點。
手機巴士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