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隆電子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正式上梁,董事長葉儀晧透露關鍵進度:無人機產品力拚明年上半年出貨,AI營收占比明年可望翻倍達到10%!
竹北科技新地標
走進竹北AI智慧園區,18層樓高的義隆電總部大樓已然成型。這棟配備地下4層智慧停車系統的科技新地標,正積極招募AI技術夥伴,未來將整合研發實驗室與實測場域,成為北台灣重要的AI創新基地。
葉儀晧特別強調地理位置優勢:「從高鐵站步行10分鐘就能抵達,我們要打造『上班像進科技展覽館』的頂尖工作環境。」目前正規劃導入室內無人載具與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讓建築物本身就是AI科技的展示櫥窗。
邊緣運算實戰成果
攤開技術成績單,從研發六年的YOLOv系列演算法,到最新低功耗「GElanNet」架構,義隆電的影像辨識技術已實際導入多項應用:
- 智慧交通系統:AI路況監控攝影機偵測準確率提升40%
- 車用電子:Level 2+駕駛輔助系統功耗降低35%
- 特殊需求裝置:殘障人士專用觸控板獲COMPUTEX金獎
三大成長引擎啟動
葉儀晧透露明年關鍵佈局:「筆電產品雖仍是主力,但AI產品營收占比要從5%翻倍到10%!」具體發展方向包括:
- 無人機系統:整合雲台追蹤與360度避障技術
- 車用視覺:DMS駕駛監控系統導入多鏡頭融合演算法
- 人機介面:開發語意辨識+觸覺回饋的AI輸入裝置
針對最受關注的無人機進度,技術長補充說明:「我們將ADAS的影像處理經驗移植到飛行控制,特別強化工業環境下的物件追蹤穩定性。」目前正與物流夥伴進行場域測試,目標明年Q2實現商用出貨。
下世代AI應用藍圖
從近期釋出的技術白皮書可見,義隆電正佈局兩大領域:
- 即時3D建模:5毫秒內完成動態物件立體捕捉
- 多感測融合:結合毫米波雷達與影像的避障系統
葉儀晧最後強調:「未來的AI決戰點在『情境理解』,我們已打造200人研發團隊專攻此領域。」當被問及是否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時,他微笑回應:「等無人機站穩腳步後,任何需要『眼睛』的智慧裝置都是潛力市場。」
手機巴士






